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設計技術及制作要求
本技術涉及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目前,我國各領域一般采用除塵風機來實現除塵,但是由于大顆粒粉塵的存在,會加大除塵風機的葉輪的磨損,隨使用時間的推移,除塵設備的效率降低甚至導致除塵風機損壞。及時有效的對作業場所的粉塵濃度進行監測,能更好的掌握粉塵濃度狀況,進行有效的除塵和降塵,對確保人身安全和提高環境質量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目前,防止大顆粒對除塵風機磨損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葉輪、葉片采用耐磨材料;
二、葉片額外采用可拆卸的耐磨板,損壞后再更換。這些方法的弊端是采用耐磨材料會增加成本,頻繁的更換增大維護費用。
因此,本領域亟需一種防止大顆粒磨損葉片并降低成本的除塵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技術提供一種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包括環形筒、旋轉軸、環形微孔板、側部微孔板和若干個旋轉導葉,所述旋轉軸與除塵風機的主軸同軸固定連接,各所述旋轉導葉的一端用于固定連接在所述旋轉軸上,所述環形微孔板套設于所述旋轉軸的外側,所述環形微孔板與所述旋轉軸同軸設置,各所述旋轉導葉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環形微孔板的內壁上,所述環形筒套設在所述環形微孔板外側,所述側部微孔板固定連接于所述環形筒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所述環形微孔板的端部與所述側部微孔板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導葉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所述旋轉軸的方向為夾角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側部微孔板與所述環形筒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為焊接連接。
進一步地,各所述旋轉導葉的一端均勻焊接連接于所述旋轉軸上。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導葉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所述旋轉軸的方向的夾角不小于2°。
進一步地,所述側部微孔板和所述環形微孔板的孔徑為1.0mm-1.2mm。
進一步地,所述環形微孔板與所述環形筒的內壁形成一圓柱型腔,所述圓柱型腔用于儲存含塵空氣中的顆?;覊m。
本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了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本技術提供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包括環形筒、旋轉軸、環形微孔板、側部微孔板和若干個旋轉導葉,旋轉軸與除塵風機的主軸同軸固定連接,各旋轉導葉的一端用于固定連接在旋轉軸上,另一端固定連接在環形微孔板的內壁上,側部微孔板固定連接于環形筒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環形微孔板的端部與側部微孔板的內壁固定連接,旋轉導葉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旋轉軸的方向為夾角設置,通過設置側部微孔板和環形微孔板,阻擋了大顆粒進入到葉輪,防止了大顆粒對葉輪的磨損;通過采用夾角設置實現了該除塵裝置的自動旋轉,減少動力的輸入,達到了降低成本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中:1-環形筒、2-旋轉軸、3-環形微孔板、4-側部微孔板、5-旋轉導葉、6-圓柱型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為使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技術提供一種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環形筒1、旋轉軸2、環形微孔板3、側部微孔板4和若干個旋轉導葉5,旋轉軸2與除塵風機的主軸同軸固定連接,各旋轉導葉5的一端用于固定連接在旋轉軸2上,環形微孔板3套設于旋轉軸2的外側,環形微孔板3與旋轉軸2同軸設置,各旋轉導葉5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環形微孔板3的內壁上,環形筒1套設在環形微孔板3外側,側部微孔板4固定連接于環形筒1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環形微孔板3的端部與側部微孔板4的內壁固定連接,旋轉導葉5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旋轉軸2的方向為夾角設置。
本技術提供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將該裝置固定連接除塵風機的進風口,旋轉軸2與除塵風機的主軸同軸固定設置,當帶有灰塵的氣流到達進風口時,產生的負壓極大,所以氣流中的大顆粒首先被吸附在側部微孔板4上,經過第一次過濾之后的含塵空氣會再次通過環形微孔板3實現第二次過濾,通過設置側部微孔板4和環形微孔板3,阻擋了大顆粒進入到葉輪,防止了大顆粒對葉輪的磨損;若需要清洗時,可拆卸用水沖洗。通過采用夾角設置,氣流進入進風口,氣流會推動旋轉導葉5轉動,在旋轉導葉5的牽引下,使進風口轉動起來,通過離心力作用,可靠的將含塵空氣中的顆粒吸附在側部微孔板4和環形微孔板3上,實現了該除塵裝置的自動旋轉,減少動力的輸入,達到了降低成本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側部微孔板4與環形筒1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為焊接連接,提高了裝置的連接穩定性。
在本實施例中,各旋轉導葉5的一端均勻焊接連接于旋轉軸2上,提高了裝置的連接穩定性。
在本實施例中,旋轉導葉5所在平面的方向與環形筒1的中軸線的夾角不小于2°,通過采用夾角設置實現了該除塵裝置的自動旋轉,夾角越大,裝置的旋轉速度越快,旋轉速度過快會影響除塵裝置的穩定性,在優選的實施例中,夾角為2°,如圖2所示,θ=2°。
在本實施例中,側部微孔板4和環形微孔板3的孔徑為1.0-1.2mm,孔徑過小,會影響氣流的傳遞,孔徑過大,會影響對對灰塵中的大顆粒的過濾,在優選的實施例中,側部微孔板4和環形微孔板3的孔徑為1.2mm,既保證了氣流的傳遞,也實現了對灰塵中的大顆粒的過濾。
在本實施例中,環形微孔板3與環形筒1的內壁形成一圓柱型腔6,圓柱型腔6用于儲存含塵空氣中的顆?;覊m,灰塵中的大顆粒會吸附在側部微孔板4上,圓柱型腔6實現了對小顆?;覊m的儲存,保證了環保的效果。
本技術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技術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技術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技術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技術特征:
1.一種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環形筒、旋轉軸、環形微孔板、側部微孔板和若干個旋轉導葉,所述旋轉軸與除塵風機的主軸同軸固定連接,各所述旋轉導葉的一端用于固定連接在所述旋轉軸上,所述環形微孔板套設于所述旋轉軸的外側,所述環形微孔板與所述旋轉軸同軸設置,各所述旋轉導葉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環形微孔板的內壁上,所述環形筒套設在所述環形微孔板外側,所述側部微孔板固定連接于所述環形筒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所述環形微孔板的端部與所述側部微孔板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導葉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所述旋轉軸的方向為夾角設置。
2.根據實用需要1所述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部微孔板與所述環形筒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為焊接連接。
3.根據實用需要1所述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旋轉導葉的一端均勻焊接連接在所述旋轉軸上。
4.根據實用需要1所述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導葉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所述旋轉軸的方向的夾角不小于2°。
5.根據實用需要1所述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部微孔板和所述環形微孔板的孔徑為1.0mm-1.2mm。
6.根據實用需要1所述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微孔板與所述環形筒的內壁形成一圓柱型腔,所述圓柱型腔用于儲存含塵空氣中的顆?;覊m。
技術總結
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涉及除塵裝置技術領域,包括環形筒、旋轉軸、環形微孔板、側部微孔板和若干個旋轉導葉,旋轉軸與除塵風機的主軸同軸固定連接,各旋轉導葉的一端用于固定連接在旋轉軸上,另一端固定連接在環形微孔板的內壁上,側部微孔板固定連接于環形筒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環形微孔板的端部與側部微孔板的內壁固定連接,旋轉導葉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旋轉軸的方向為夾角設置,通過設置側部微孔板和環形微孔板,阻擋了大顆粒進入到葉輪,防止了大顆粒對葉輪的磨損;通過采用夾角設置實現了該除塵裝置的自動旋轉,減少動力的輸入,達到了降低成本的效果。
目前,防止大顆粒對除塵風機磨損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一、葉輪、葉片采用耐磨材料;
二、葉片額外采用可拆卸的耐磨板,損壞后再更換。這些方法的弊端是采用耐磨材料會增加成本,頻繁的更換增大維護費用。
因此,本領域亟需一種防止大顆粒磨損葉片并降低成本的除塵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技術提供一種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包括環形筒、旋轉軸、環形微孔板、側部微孔板和若干個旋轉導葉,所述旋轉軸與除塵風機的主軸同軸固定連接,各所述旋轉導葉的一端用于固定連接在所述旋轉軸上,所述環形微孔板套設于所述旋轉軸的外側,所述環形微孔板與所述旋轉軸同軸設置,各所述旋轉導葉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環形微孔板的內壁上,所述環形筒套設在所述環形微孔板外側,所述側部微孔板固定連接于所述環形筒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所述環形微孔板的端部與所述側部微孔板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導葉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所述旋轉軸的方向為夾角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側部微孔板與所述環形筒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為焊接連接。
進一步地,各所述旋轉導葉的一端均勻焊接連接于所述旋轉軸上。
進一步地,所述旋轉導葉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所述旋轉軸的方向的夾角不小于2°。
進一步地,所述側部微孔板和所述環形微孔板的孔徑為1.0mm-1.2mm。
進一步地,所述環形微孔板與所述環形筒的內壁形成一圓柱型腔,所述圓柱型腔用于儲存含塵空氣中的顆?;覊m。
本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取得了以下有益技術效果:
本技術提供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包括環形筒、旋轉軸、環形微孔板、側部微孔板和若干個旋轉導葉,旋轉軸與除塵風機的主軸同軸固定連接,各旋轉導葉的一端用于固定連接在旋轉軸上,另一端固定連接在環形微孔板的內壁上,側部微孔板固定連接于環形筒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環形微孔板的端部與側部微孔板的內壁固定連接,旋轉導葉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旋轉軸的方向為夾角設置,通過設置側部微孔板和環形微孔板,阻擋了大顆粒進入到葉輪,防止了大顆粒對葉輪的磨損;通過采用夾角設置實現了該除塵裝置的自動旋轉,減少動力的輸入,達到了降低成本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中:1-環形筒、2-旋轉軸、3-環形微孔板、4-側部微孔板、5-旋轉導葉、6-圓柱型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炯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
為使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本技術提供一種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如圖1所示,包括環形筒1、旋轉軸2、環形微孔板3、側部微孔板4和若干個旋轉導葉5,旋轉軸2與除塵風機的主軸同軸固定連接,各旋轉導葉5的一端用于固定連接在旋轉軸2上,環形微孔板3套設于旋轉軸2的外側,環形微孔板3與旋轉軸2同軸設置,各旋轉導葉5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環形微孔板3的內壁上,環形筒1套設在環形微孔板3外側,側部微孔板4固定連接于環形筒1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環形微孔板3的端部與側部微孔板4的內壁固定連接,旋轉導葉5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旋轉軸2的方向為夾角設置。
本技術提供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在具體應用過程中,將該裝置固定連接除塵風機的進風口,旋轉軸2與除塵風機的主軸同軸固定設置,當帶有灰塵的氣流到達進風口時,產生的負壓極大,所以氣流中的大顆粒首先被吸附在側部微孔板4上,經過第一次過濾之后的含塵空氣會再次通過環形微孔板3實現第二次過濾,通過設置側部微孔板4和環形微孔板3,阻擋了大顆粒進入到葉輪,防止了大顆粒對葉輪的磨損;若需要清洗時,可拆卸用水沖洗。通過采用夾角設置,氣流進入進風口,氣流會推動旋轉導葉5轉動,在旋轉導葉5的牽引下,使進風口轉動起來,通過離心力作用,可靠的將含塵空氣中的顆粒吸附在側部微孔板4和環形微孔板3上,實現了該除塵裝置的自動旋轉,減少動力的輸入,達到了降低成本的效果。
在本實施例中,側部微孔板4與環形筒1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為焊接連接,提高了裝置的連接穩定性。
在本實施例中,各旋轉導葉5的一端均勻焊接連接于旋轉軸2上,提高了裝置的連接穩定性。
在本實施例中,旋轉導葉5所在平面的方向與環形筒1的中軸線的夾角不小于2°,通過采用夾角設置實現了該除塵裝置的自動旋轉,夾角越大,裝置的旋轉速度越快,旋轉速度過快會影響除塵裝置的穩定性,在優選的實施例中,夾角為2°,如圖2所示,θ=2°。
在本實施例中,側部微孔板4和環形微孔板3的孔徑為1.0-1.2mm,孔徑過小,會影響氣流的傳遞,孔徑過大,會影響對對灰塵中的大顆粒的過濾,在優選的實施例中,側部微孔板4和環形微孔板3的孔徑為1.2mm,既保證了氣流的傳遞,也實現了對灰塵中的大顆粒的過濾。
在本實施例中,環形微孔板3與環形筒1的內壁形成一圓柱型腔6,圓柱型腔6用于儲存含塵空氣中的顆?;覊m,灰塵中的大顆粒會吸附在側部微孔板4上,圓柱型腔6實現了對小顆?;覊m的儲存,保證了環保的效果。
本技術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技術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施例的說明只是用于幫助理解本技術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時,對于本領域的一般技術人員,依據本技術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范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綜上,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技術特征:
1.一種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環形筒、旋轉軸、環形微孔板、側部微孔板和若干個旋轉導葉,所述旋轉軸與除塵風機的主軸同軸固定連接,各所述旋轉導葉的一端用于固定連接在所述旋轉軸上,所述環形微孔板套設于所述旋轉軸的外側,所述環形微孔板與所述旋轉軸同軸設置,各所述旋轉導葉的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所述環形微孔板的內壁上,所述環形筒套設在所述環形微孔板外側,所述側部微孔板固定連接于所述環形筒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所述環形微孔板的端部與所述側部微孔板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旋轉導葉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所述旋轉軸的方向為夾角設置。
2.根據實用需要1所述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部微孔板與所述環形筒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為焊接連接。
3.根據實用需要1所述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旋轉導葉的一端均勻焊接連接在所述旋轉軸上。
4.根據實用需要1所述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導葉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所述旋轉軸的方向的夾角不小于2°。
5.根據實用需要1所述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部微孔板和所述環形微孔板的孔徑為1.0mm-1.2mm。
6.根據實用需要1所述的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微孔板與所述環形筒的內壁形成一圓柱型腔,所述圓柱型腔用于儲存含塵空氣中的顆?;覊m。
技術總結
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除塵風機進風口除塵裝置,涉及除塵裝置技術領域,包括環形筒、旋轉軸、環形微孔板、側部微孔板和若干個旋轉導葉,旋轉軸與除塵風機的主軸同軸固定連接,各旋轉導葉的一端用于固定連接在旋轉軸上,另一端固定連接在環形微孔板的內壁上,側部微孔板固定連接于環形筒的與氣流方向相對的端部的開口邊沿,環形微孔板的端部與側部微孔板的內壁固定連接,旋轉導葉所在平面的方向與旋轉軸的方向為夾角設置,通過設置側部微孔板和環形微孔板,阻擋了大顆粒進入到葉輪,防止了大顆粒對葉輪的磨損;通過采用夾角設置實現了該除塵裝置的自動旋轉,減少動力的輸入,達到了降低成本的效果。
下一篇:[新聞資訊]